记忆是向时光致意的最好方式。
每当相机快门声响起,流动的时光便在此刻定格,成为永恒的历史片段。
透过泛黄的老照片,我们不仅能回望过去,还能从中窥见未来的影子。
我是历史君,一位热爱收集老照片的80后。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一组由日本摄影师拍摄于1932年的老照片,它们记录了当时东北地区的自然风光与生活场景,尤其是那片辽阔河谷的壮丽景色。
这组照片选自《亚东印画辑》,这是日本“满蒙印画协会”自1924年起在大连出版的系列影集。每期围绕一个主题,收录十张照片,内容涵盖中国的风土人情、山川河流、历史遗迹等。然而,这些看似客观的记录背后,隐藏着日本为侵略中国所做的舆论准备——他们试图通过这些影像,让本国民众更“了解”中国,进而为后续的军事行动铺路。这种文化渗透的手段,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险恶用心。
展开剩余78%现在,让我们走进这些历史画面:
1. 丰饶的河谷
照片中的河谷地带土地肥沃,庄稼茂盛。低矮的房屋散落在田野间,与远山相映成趣,构成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。
2. 河中的巨石
湍急的河流中央,一块巨大的岩石巍然矗立,仿佛在诉说着自然力量的亘古不变。
3. 中朝边境的渡口
简陋的渡口连接着两岸,这里是人们往来中朝的重要通道,也是边境生活的真实写照。
4. 雪地运木
寒冬时节,东北大地被白雪覆盖。一群劳工正赶着马车,在冰天雪地中艰难运输木材。日本占领东北后,大肆砍伐森林,导致长白山、大小兴安岭等地的原始林木几乎被掠夺殆尽,给当地生态带来了难以修复的破坏。
5. 河上的木筏
粗制的木筏漂浮在河面上,承载着刚刚砍伐的木材,顺流而下。
6. 简易木筏
另一张照片中,更小的木筏显得尤为简陋,仅由几根木头捆扎而成,却承载着沉重的运输任务。
7. 河岸边的木板
散落在河岸的木板,或许是运输过程中遗落的,又或许是等待进一步加工的原材料。
8. 森林中的木材
密林深处,堆放着大量被砍伐的树木,它们即将被运往各地,成为日本工业的“养料”。
9. 开原的粮站
粮站里堆满了东北盛产的大豆,工人们正忙碌地装运,这些粮食很可能被运往日本或供应侵略军队。
10. 宁古塔的农家小院
一户普通农民的院落,低矮的土墙、简陋的房屋,展现了当时东北农村的真实生活状态。
11. 牵驴的妇人
一位妇人牵着毛驴走在乡间小路上,毛驴背上或许驮着粮食或柴火,这是当时常见的运输方式。
12. 贫民的土窑
低矮的土窑是穷苦百姓的栖身之所,狭窄的空间、昏暗的光线,甚至墙上小小的窗户,都透露出生活的艰辛。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十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