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张摩挲着褪色的军功章,窗外的蝉鸣突然停了。他盯着社区刚送来的"八一"慰问信,喉咙里像卡了颗生锈的子弹——今年会不会有那笔能买二十斤排骨的慰问金?这个念头刚冒出来就被自己逗笑了,当年在猫耳洞里啃压缩饼干那会儿,哪想过有朝一日会惦记这些。
确实,国家没让老兵寒心。像老张这样因公致残的七级伤残军人,每月雷打不动到账的抚恤金,今年又涨了二百三。隔壁村的李拐子更不用说,带病回乡的老兵补贴跟着水涨船高,去年还只能抽五块钱一包的烟,现在敢偶尔整盒二十块的解馋。这些数字背后藏着门道,抚恤金分"因战""因公""因病"三六九等,就像当年部队里分野战军和后勤兵,看着都是绿军装,细究起来待遇差着层级。
慰问品倒是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。北方某县的老兵们最近都在朋友圈晒双拥办发的粮油大礼包,包装袋上烫金的八一军徽晃得人眼热。南方的战友们收到的却是印着当地特产的礼盒,有个福建老战友打趣说:"这铁观音够我喝到建军一百周年。"最绝的是某沿海城市,去年直接给老兵家里送智能血压仪,老张的闺女视频时直乐:"爸您这血压数据都联网到社区医院了,偷喝白酒可得悠着点。"
说到慰问金,这事儿就跟各部队的伙食标准似的没个准数。上海某些街道出手阔绰,红包抵得上半个月退休金;西部山区可能就封二百块钱还搭两桶菜籽油。有个转业到深圳的战友在群里嘚瑟,说他们街道组织退役军人吃海鲜自助,席间还宣布了每年八一固定发两千元慰问金的红头文件。老张默默把手机屏往裤腿上蹭了蹭——他们县城去年倒是说要发五百,最后变成了一张拥军超市的购物卡。
医疗优待这块倒是全国一盘棋。老张上周去医院复查旧伤,亮出退役军人优先的绿本本,挂号窗口的姑娘立马把前面排队的大爷哄到边上。更让他鼻头发酸的是取药时,收费处主动把三百多的药费砍去大半。护士长边盖章边念叨:"您这伤是替我们老百姓挨的子弹,现在该我们护着您。"这话比什么慰问金都烫心窝子。
公共交通的优待来得实在。老张有回去省城看孙子,地铁工作人员瞧见他包上挂的退役证,直接开了绿色通道。车上有小伙儿想抢座,被乘警一句"这是打过仗的老英雄"臊得满脸通红。后来听说某些城市干脆给退役军人免公交费,老战友们调侃:"这是怕咱们腿脚不利索,多坐几站车找回忆呢。"
夜深人静时,老张常翻出泛黄的相册。照片里那些永远定格的年轻面孔,要能活到现在该多好。他小心抚平卷角的边角,忽然明白比起牺牲的战友,自己领的这些福利早就是赚来的。社区新来的大学生干事说得在理:"张叔,您当年保家卫国流血流汗,现在这些待遇不是施舍,是咱老百姓欠您的分期付款。"
建军节前夜的月光格外亮,老张把军功章别在旧军装上对着镜子敬礼。电视里正播着某地给退役军人发智能手环的新闻,能监测心率还能一键呼救。他忽然笑出声——比起他们当年用的发报机,这玩意儿可真是鸟枪换炮。窗外不知谁家孩子在唱"咱当兵的人",跑调跑得厉害,却让老兵湿润的眼眶里映出漫天星光。
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,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,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。小编写文不易,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,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,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。
股票十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