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南中国海的仁爱礁上,沉没的“马德雷山”号军舰自1999年起便静静搁浅,成了菲律宾在这片争议海域中的一个符号。这艘曾经是二战时期坦克登陆舰的军舰,见证了多年来复杂的地缘博弈与驻守士兵的艰辛岁月。时光流转,26年过去,它早已从一艘军舰变成了一个孤立的海上“堡垒”,菲律宾方面尽力加固并扩建它,尝试通过改造将其变为“船中村”,以延续它的存在。然而,海水侵蚀日渐严重,船体的腐蚀越来越快。美国智库预测,它最迟将在2026年因台风而完全解体。
1999年5月9日,菲律宾海军以“船底漏水”为由,将“马德雷山”号拖至仁爱礁的西北侧礁盘上,故意让它搁浅。这一行动发生在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次日,时机敏感,引发了外界的诸多猜测。仁爱礁位于南沙群岛的东部,距离菲律宾巴拉望岛约105海里,整个环礁长15公里,宽5.6公里,低潮时只有少量礁石露出水面,几乎无法为人类提供居住条件。菲律宾海军派驻大约10名陆战队员轮流驻守,试图通过这种“实际控制”的方式,来宣示对该地区的主权。对此,中国政府曾多次提出强烈抗议,要求菲律宾将军舰拖走,恢复原有的礁盘状态,但菲律宾方面多次承诺而未落实,船体至今依然停在原地。
展开剩余82%“马德雷山”号原本是美国1944年建造的一艘坦克登陆舰,1976年作为军事援助交给菲律宾,舰龄接近80年,早已失去应有的使用价值。最初,驻守的士兵们只能在狭窄的舱室内度日,淡水和食物均通过补给船运送。舰上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,没有淡水供应,电力完全依赖老旧的发电机,食物多为罐头和干粮。高温和强烈海风使得生活更为艰难,船体上的铁锈逐渐扩散,舰体日益老化。2000年代初,舰上的武器系统中还保留着博福斯40毫米机关炮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武器也因生锈而失去效能。
驻守士兵们的生活完全围绕着补给和舰体的维护展开。菲律宾军方每月都会组织一次物资运输,通常使用租用的渔船或小型民船,运送饮用水、食品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。然而,随着中国海警对该海域巡逻的加强,补给船的行动变得更加困难。每次补给前,菲律宾方面需要提前通报并接受检查。在空虚的舰上,士兵们用木箱装土种植少量蔬菜,努力改善单调的饮食。为了保持与巴拉望西部军区的通信,他们还拆解废弃的设备,修复通讯装置。尽管这些努力帮助士兵们在孤立中找到一些生存的意义,但船体的日益腐烂,也让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。
菲律宾军方对驻守策略并非毫无规划。时任海军总司令埃杜阿尔多·桑托斯于1999年策划了这场“搁浅”行动,目的是以低成本的方式宣示对仁爱礁的主权。他曾公开表示,借此行动,菲律宾可以在不与中国发生冲突的情况下“守住这片领土”。驻守的士兵们通常每两至三个月轮换一次,以避免长期驻守带来的心理压力。然而,舰上生活的单调与艰难让许多士兵选择了退役。渐渐地,留下来的几位“老面孔”成为了军舰存在的象征,他们的坚持与日渐破败的舰体相映成趣。
驻守士兵的日常并不只是生存,还包括应对船体的不断损坏。最初,他们会用木板和绳索修补甲板的裂缝,试图防止海水的渗入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临时的修复已经无力阻止船体的崩塌,士兵们只能更加专注于维持基本的生存条件。舱室漏水时,他们用布料临时遮挡,收集雨水作为饮用水。偶尔,补给船带来的旧报纸和收音机成为了他们与外界的唯一联系。
经过26年的海水侵蚀,“马德雷山”号早已变成了即将解体的废铁,船体水线以下的钢板已经严重腐蚀,最薄处仅剩下3毫米,轻轻敲击便发出空洞的回音。舰体的右舷中部出现了一条4米长的纵向裂缝,海水不断从其中喷涌而出。甲板多处陷落,底舱被士兵用水泥块和沙袋填塞,尽力减缓海水的涌入。菲律宾媒体报道称,舰体每一天都会“溶解”大约2公斤钢材,龙骨上也出现了三条贯穿的裂缝,专家预测,一次中等强度的台风便可能导致这艘船彻底断裂。
菲律宾军方不愿轻易放弃这个战略据点,仍然在尽力加固并扩建这艘“海上堡垒”。2015年,菲律宾军方公开承认对船体进行了“内部加固”,使用钢板和焊接设备修补裂缝。随着2022年马科斯上台后,加固工作得到了显著加速。根据彭博社2024年的报道,菲律宾通过秘密运送建筑材料,将原本预计3到5年的使用期延长至10年以上。士兵们用钢筋和速干树脂泡沫填补裂缝,进一步稳固船体。
到2024年11月,菲律宾空军还利用低空飞行的机会,在台风季节之前空投了三组折叠式太阳能板和一套星链终端,士兵们在舰艏焊接了一根4米高的三脚桅杆,以此提供必要的照明和卫星通信支持。为了将“马德雷山”号进一步改造成“船中村”,菲律宾军方在甲板上建造了7间彩钢板房,总面积约120平方米。房屋被钢索固定在舰桥残壁上,防止被海风吹走。这些板房沿船体中线排列,内部配有折叠床和小桌,供士兵使用。此外,安装的太阳能板和电池系统使得这些板房能够24小时供电,还能驱动空调设备提供适当的舒适度。
为了将军舰转变为“渔村”,菲律宾军方甚至开始吸引渔民登舰定居。2025年1月,海军蛙人利用夜色偷偷运送轻质玻璃钢板,搭建了一个18平方米的“空中阁楼”,其中配有吊床和便携式海水淡化机,使驻守的士兵人数得以增加。4月,军方更是试图通过空投运输武器和弹药,尽管部分物资被中国海警拦截。
这些扩建与加固工作并非一帆风顺,尤其是在中国海警加强巡逻之后,补给船的运输变得愈发困难。2023年1月至7月,中国海警几乎每天都在仁爱礁周边海域巡航长达22小时,严格检查任何进入该区域的船只,禁止运送建筑材料。2024年6月17日,菲律宾的补给船与中国海警发生冲突,船只被登临检查并部分物资被没收。菲律宾军方只得依赖夜间小艇或空投,偷偷将轻型建材运输到船上。
菲律宾在南海的军事行动不仅在地缘政治上引起了关注,还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后果。2024年7月,中国自然资源部发布报告称,“马德雷山”号长期停留在仁爱礁导致了约40%的珊瑚覆盖面积消失,海域内的重金属和油类污染物超标,活性磷酸盐含量异常升高。排放的5000吨生活污水与
发布于:天津市股票十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