伯克希尔股东大会的午餐时间,有个年轻投资人凑到芒格身边,兴奋地展示手机里的加密货币账户:“查理,我这月靠炒币翻了三倍!您要不要也试试?”
九十多岁的老爷子眯着眼看了眼屏幕,慢悠悠嚼着牛排:“我这辈子没碰过加密货币,也没买过热门股,可我的钱比你多,活得也比你久,因为我知道,欲望这东西,就像给马车装火箭,看着快,早晚要翻车。”
这话像盆冰水浇在 “欲望即动力” 的热汤里。
我们总把 “想要更多” 当上进心,把 “追逐热点” 当眼光,把 “及时行乐” 当活在当下。
可芒格用 56 年搭档巴菲特、年化收益 20.3% 的经历证明:真正厉害的人,都在偷偷 “做空欲望”,不是压抑欲望,是像做空股票一样,精准抛售那些会反噬你的 “高风险欲望”,只留下能让人生复利的 “优质资产”。
那些为了涨薪熬夜加班熬垮身体的白领,为了跟风买房背上三十年房贷的家庭,为了刷短视频耽误孩子教育的父母,可能从没算过:你越是纵容欲望,欲望就越会把你当 “提款机”,最后连本金都卷走。
一、做空欲望不是 “压抑”,是 “精准止损”
芒格在《穷查理宝典》里写过个段子:他年轻时在酒吧遇到个推销 “快速致富秘籍” 的人,说 “只要投 1 万,一年能赚 10 万”。
周围人都围着问细节,他却转身走了,后来有人问他 “不心动吗”,他说:“我知道自己没本事一年赚 10 倍,这种欲望就像辣条,吃的时候爽,吃完烧心,我才不买账。”
这就是第一个反常识的真相:做空欲望不是 “我不要”,是 “我知道哪些不能要”。
就像超市货架上的零食,你不能全买,得挑 “少糖少盐” 的健康款,抛售 “高油高糖” 的垃圾款。
普通人的问题不是没有欲望,是把 “辣条级欲望”(短期刺激、高风险、低价值)当成了 “主食”,反而把 “米饭级欲望”(长期受益、低风险、高价值)扔在一边。
小区里的张叔就是 “欲望韭菜” 的典型。
他退休后迷上炒股,看别人炒新能源赚了钱,就把养老钱全投进去;听说元宇宙是风口,又割肉新能源追元宇宙;后来 ChatGPT 火了,再割肉元宇宙买 AI 概念股。
一年下来,养老钱亏了一半,还跟老伴吵了无数次架。“我就想多赚点,让日子过得好点,怎么就错了?” 张叔的委屈,藏着多数人的误区:你以为 “想要更多” 是上进,其实是被欲望牵着鼻子走,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。
反观芒格的 “欲望筛选法则”,简单到粗暴:只保留 “能睡好觉” 的欲望。
他买股票只买 “能看懂业务、管理层靠谱、长期能赚钱” 的公司,比如比亚迪、可口可乐,买了就长期持有,哪怕短期跌 50% 也不慌,因为这些公司的价值不会变,他的欲望也不会变。
而那些 “买了就睡不着觉” 的股票,比如波动大的加密货币、没业绩的概念股,他坚决不碰, 因为这些欲望会让他焦虑、失眠,最后做出错误决策。
普通人最容易犯的错,是把 “欲望多” 当成 “有追求”。
就像熊瞎子掰玉米,见一个想一个,最后什么都没剩下,而厉害的人,会像农民种庄稼一样,只种 “能丰收” 的作物,把 “长不好” 的杂草全拔掉,做空欲望,不是不种庄稼,是种好庄稼。
二、欲望是 “复利陷阱”,你越纵容,它越会啃食你的人生
芒格在一次演讲中举过个例子:有个年轻人继承了一笔遗产,本来能靠利息过得很好,可他总想 “赚更多”,先是炒股票,亏了一半;再去搞创业,又亏了一半;最后去赌,把剩下的钱全输光了。
“欲望就像雪球,你不控制它,它就会滚下山,把你压垮。” 芒格说这话时,眼神里满是惋惜。
这就是第二个颠覆认知的点:欲望的 “复利效应” 比钱的复利更可怕,钱的复利是正数,欲望的复利是负数,你越纵容,亏得越多。
比如你第一次熬夜刷短视频,觉得 “就一次没事”;第二次就会想 “再刷半小时”;第三次就会 “刷到天亮”,欲望让你越来越上瘾,最后把你的时间、精力、健康全吸走。
我邻居家的孩子小宇,就是被欲望复利毁掉的。
他刚开始只是周末玩两小时游戏,后来觉得 “不过瘾”,放学回家玩一小时;再后来,偷偷把手机带到学校,上课也玩;最后,因为熬夜打游戏,上课睡觉,成绩从班级前十跌到倒数,还被学校警告。
“我也想戒,可就是控制不住。” 小宇的话,道出了欲望复利的恐怖:它不是一下子把你拉下水,是一点点把你拖进去,等你反应过来,已经淹到脖子了。
而厉害的人,都懂得 “做空欲望的复利”,在欲望刚冒头时就抛售,不让它有滚雪球的机会。
比如芒格,每天晚上九点准时睡觉,从不熬夜;每天只喝一杯可乐,从不多喝;每年只投资一两个项目,从不多投。
他不是没欲望,是在欲望刚冒头时就 “止损”,不让它扩大。“我这辈子最大的成功,不是赚了多少钱,是没让欲望毁掉我的生活。” 芒格说。
小区里的李阿姨,就靠 “做空欲望复利” 活成了赢家。
她退休后想学画画,有人劝她 “顺便学书法、学唱歌,多培养几个爱好”,她却只学画画,每天练两小时。三年后,她的画被社区推荐参加比赛,还拿了奖;而那些 “什么都学” 的阿姨,最后什么都没学会,还抱怨 “没时间”。
欲望就像菜地里的草,你不除,它就会把庄稼的营养吸光。
三、做空欲望的本质,让 “核心欲望” 复利,让 “垃圾欲望” 归零
有人说:“芒格是不是没欲望啊?活得跟苦行僧似的。” 可真相是,芒格不是没欲望,是把 “垃圾欲望” 全做空了,只留下 “核心欲望” 让它复利。
他的核心欲望是 “阅读、思考、投资”,每天读五份报纸、看几本书,每周跟巴菲特讨论投资,这些欲望他从不做空,反而不断 “加仓”,最后让他成为了投资界的传奇。
这就是第三个反常识的真相:做空欲望的本质,不是 “减法”,是 “加法”,减去垃圾欲望,给核心欲望腾地方,让它慢慢复利。
就像整理衣柜,把不穿的旧衣服扔掉,不是为了空着,是为了放新的、更合身的衣服。
普通人的问题,是衣柜里塞满了旧衣服,新衣服根本放不下;厉害的人的衣柜,只放常穿的、舒服的衣服,反而更实用。
我表哥的创业经历,就是 “做空垃圾欲望,加仓核心欲望” 的典范。
他刚开始开网店,又想卖衣服,又想卖鞋子,又想卖化妆品,结果库存积压,赚不到钱。
后来他做空了 “卖多品类” 的欲望,只卖自己最懂的户外用品,还把 “刷单、打价格战” 这些垃圾欲望也做空了,专注于 “提升产品质量、做好客户服务”。
三年后,他的网店成了户外用品类目里的 TOP10,年销售额破千万。
芒格的 “核心欲望复利” 更厉害。他从年轻时就喜欢阅读,每天雷打不动读两小时,不管多忙都不中断。
他读物理学、生物学、心理学、经济学,这些看似跟投资无关的知识,最后都成了他 “多元思维模型” 的基石,让他在投资时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风险和机会。
我这辈子赚的钱,都来自于我读的书,芒格的话,道出了核心欲望复利的力量:你对核心欲望越专注,它给你的回报就越丰厚。
做空欲望的终极智慧,就是 “找到核心欲望,然后死磕”。
就像芒格找到 “投资和阅读”,巴菲特找到 “价值投资”,华为找到 “通信技术”,他们都做空了其他欲望,只把精力放在核心欲望上,最后让核心欲望长成了参天大树。
四、普通人 “做空欲望” 的实操指南,从 “欲望清单” 开始,先筛再留
有人说:“芒格那么聪明,当然能控制欲望,我们普通人哪做得到?” 可芒格的 “做空欲望”,不是靠天赋,是靠后天训练的 “欲望筛选术”,普通人也能学,只需要从 “列欲望清单” 开始。
1. 先列 “欲望清单”:把你想要的全写下来
不用不好意思,不管是 “赚 100 万”“买豪宅”“刷短视频”“吃火锅”,只要是你想要的,都写在纸上。比如:
每天刷两小时短视频
三个月内涨薪 50%
周末去吃火锅
一年读 20 本书
跟风买热门股票
列完之后,你会发现,你的欲望比你想象的多,这很正常,每个人都有很多欲望,关键是怎么筛选。
2. 给欲望 “打分”:用 “两个标准” 筛掉垃圾欲望
第一个标准:“这个欲望能让我长期受益吗?” 比如 “一年读 20 本书”“三个月内涨薪 50%”(需要提升能力),这些能长期受益,留着;“每天刷两小时短视频”“跟风买热门股票”,这些只能短期刺激,做空。
第二个标准:“这个欲望会让我睡不着觉吗?” 比如 “跟风买热门股票”,涨了开心,跌了焦虑,会让你睡不着,做空;“周末去吃火锅”,能放松心情,不会让你焦虑,留着(但要控制频率,别变成 “每天吃火锅”)。
3. 给核心欲望 “加仓”,每天花 1 小时在核心欲望上
比如你的核心欲望是 “涨薪”,那就每天花 1 小时提升能力,学专业知识、练沟通技巧、做项目复盘;如果你的核心欲望是 “身体健康”,那就每天花 1 小时运动 ,跑步、游泳、打太极。
不用多,每天 1 小时,坚持下来,核心欲望就会慢慢复利。
芒格就是这么做的,他的核心欲望是 “阅读和思考”,每天花 2 小时阅读,花 1 小时思考,坚持了 70 年,最后成了投资界的 “活百科全书”。
“每天 1 小时,看起来少,可十年就是 3650 小时,足够让你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。” 芒格的话,值得我们记在心里。
4. 定期 “复盘欲望”:每月检查一次,及时止损
比如你本来计划 “每天刷 20 分钟短视频”,结果变成了 “每天刷 1 小时”,那就及时调整,把时间拉回来;比如你本来计划 “定投指数基金”,结果忍不住跟风买了热门股,那就赶紧卖掉,回归定投。
欲望就像调皮的孩子,需要你时不时管一管,不然它就会乱跑。
最后想说,芒格的 “做空欲望”,不是让我们变成没有感情的机器,是让我们把精力放在 “真正重要的事” 上,陪家人、提升自己、做有价值的事,而不是被 “刷短视频、跟风、及时行乐” 这些垃圾欲望消耗。
那些嘲笑 “做空欲望是苦行僧” 的人,可能从没体会过:当你不再被短视频绑架,你会有更多时间陪孩子读书;当你不再跟风买股票,你会有更多精力专注于工作;当你不再追求 “及时行乐”,你会发现 “长期受益” 的快乐更持久。
股票十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